坚持不懈 深入学习————2019“三双”教师暑期培训完美收官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9-04浏览次数:1349

2019“三双”教师暑期培训进入第三周,完美收官。本周聆听了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共七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科研的撰写、儿童数学教育、埃莉诺.达克沃斯教育思想、神经科学与早期学习、博物馆儿童展示教育及家庭教育等,讲座十分精彩,案例丰富。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层面分析阐述,开阔了“三双”教师的专业视野,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7月11日上午,“三双”教师聆听了上海市教育学会的苏忱老师题为“教育科研成果报告的撰写”主题讲座。苏老师首先阐述了科研报告的作用并大致介绍了教育科研报告的分类,而后从撰写的步骤出发,详细地指导了如何从无到有完成一篇优秀的科研报告(确定题目,拟定提纲,正式形成文章等方面的要点及技巧),同时,基于科研报告的一般结构,对科研报告的规范性做出了强调(如何规范地制定题目,标注署名,撰写引论等)。在培训的最后,李老师还提醒与会者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成果表达的科学性,数字与文字的有机统一,以及处理好“新”与“真”的关系。

(上海市教育学会苏忱老师作报告)

下午,“三双”教师聆听了来自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张晓教授题为《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的有效数学活动》的主题讲座。张教授首先以问题“为什么要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来看幼儿数学教育”引发大家的思考,提出当前学前教育的目的已经从为经济政治家庭服务转向成为“入学准备+终身发展”的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目的。接下来,张教授从马太效应出发,阐释了“为什么学前数学效果难以持续到中小学”的原因,提出了数学学习具有领域普遍性能力与领域特殊性能力,其中,“领域普遍性能力”可能是适宜的肥沃土壤。随后,张教授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建议:提升空间能力、增加数学应用活动。讲座最后,园长们与张教授对“空间能力”的界定进行了交流。张教授接地气的讲解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叙述使“三双”教师们受益匪浅。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张晓老师作报告)

7月12日上午,孟菲斯大学教育心理学与研究系副教授薛烨先生通过两个活动为大家介绍了埃莉诺·达克沃斯的教育思想。首先薛教授交给两位儿童志愿者一个由小积木组成的立方体,希望两个儿童能够用积木搭建一个全新的立方体,要求新的立方体与原来的立方体形状不同但质量相同,通过观察两个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薛教授指出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要让孩子充分地自我探索。薛教授的第二个活动是让与会的园长们运用简单地道具设法使氦气球悬浮在空中而不是飘走,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大家在给儿童组织探索的环境时,应该提供最简单有效地材料。经过这两个活动,帮助大家理解了达克沃斯教授对于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理念:是适宜情境为活动的起点,以充分探索为活动的关键,以系统观察为理解的基础。

(孟菲斯大学薛烨教授开展演示活动)

下午,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Dr.April Kendrick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Neuroscience and Early Learning(神经科学与早期学习)》的讲座。教授从理论证据出发,叙述了大脑的发育研究、幼儿学习的过程、依恋的发展等。进而重点结合实际论述童年负面经历的影响。最后用了一个小游戏使大家体会到了遗传、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讲座生动活泼,“三双”教师都感到了作为幼儿的养护者与教育者的深深的使命感。(图4)

(Dr.April Kendrick带领“三双”教师开展活动)

7月15日上午,“三双”教师聆听了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的方红梅园长做了题为“文化驱动下队伍建设思考”的报告。方园长先是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选取了“从听园长讲到和园长对话”,“家长的投诉和妈妈老师的眼泪”,“都是满分的评分表”,“一份不尽人意的家长问卷表”等四个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了陈伯吹实验幼儿园是如何将文化驱动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工作中的。方园长进而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这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文化驱动的价值,同时还对文化管理,教师培训,外部保障,价值追求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文化建设思路与方向。在最后,方园长提出了要用心对待每一位教师,发现老师们的需求,用情对待这份事业,才能感染影响每一位老师的发展,用智对待每一件事,才会引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这一番话使得每一位“三双”教师都对如何进行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加深了理解,得到了启发。

(陈伯吹实验幼儿园方红梅园长作报告)

下午,“三双”教师聆听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周婧景教授题为《博物馆儿童展示教育----一种“类分众”模式的实践》的讲座。
周教授首先从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引入,介绍了“博物院收藏什么”“博物馆资源对儿童意味什么”,引领在座的各位园长和老师走进博物馆学。接下来从“博物馆的类分众 ”“为什么重视儿童观众”“当前儿童利用博物馆的问题”及“儿童展览施策 ”“核心价值”几方面引导各位学前教育者将教育视角放到了对博物馆的资源利用上。周教授用大量的图文和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学前教育与博物馆相结合的多个实例,开拓了“三双”教师的视野,为台下的教师们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学前教育相结合来培养具备独立人格的儿童提供了新思路。

(复旦大学周婧景老师作报告)

7月16日上午,“三双”教师聆听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博士题为“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家校互动”的讲座。沈博士首先提出了密集母职这一概念,即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以孩子为中心,与孩子荣辱与共,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这一错误观念。然后根据自身教育孩子的案例,指出了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误区,例如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独特的存在,并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自我”,而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自我。再比如说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调节中西方文化的矛盾,而不是一味地拥抱西方的快乐教育。在讨论家校互动这一环节中,沈博士提出了家访区分家长类型、建立家长会的两种话语体系、建立常见问题的解决体系与棘手问题的外包等多种有助于促进家校良性互动的实际举措,为我们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灵感。

(复旦大学沈奕斐老师作报告)

2019“三双”教师暑期培训眨眼之间马上就要迎来尾声了,这二十天的学习使得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都对以后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也逐渐让老师们爱上了天华学院这个大家庭。相信每一位老师在经过这次培训之后都可以更好地面对将来工作上的挑战,披荆斩棘,更上一层楼。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