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现状和未来展望 美国当地时间8月11日上午,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吴彦伯教授为我院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团全体成员解读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具体内容如下: 一、美国高等教育回顾 吴彦伯教授指出,美国大学高校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建立独立的董事会、社区大学和开放的评估体系。 一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多元化的国家。美国不同类型的高校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有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教会教育、专业教育等,各种层次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如旧金山州立大学非常注重学生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拥有多元化族裔的校园文化,并拥有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人数最多的国际学生。学生族裔多元,文化多元;大学部有60%的学生为少数族裔。 二是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他一些国家正在追赶,包括中国在内,但和美国教育的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国力的领先源于其科技的领先,而科技领先主要源于教育的领先。 三是美国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用独立董事会的模式来管理高校,其成员来源是多元化的,有教授、律师、退休教师、学生、家庭妇女、农场主,并有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董事会最大的权力是雇佣和解聘校长。美国还建立了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让美国居民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并让学生有机会转到州立大学读书,形成了开放的教育体系。 四是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开创了有别于英国精英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其大众化高等教育源于民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美国政治制度的建构就基于教育要受益于所有人,具有普惠性。吴彦伯教授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也在借鉴其合理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体现了这一教育普惠性理念。 五是美国高校的分类。美国高校分类不是等级分类,不是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分类,有研究型的、有人文科学类的、有综合型的、有社区学院的、有宗教基础的、有专业类的。近二三十年,传统型大学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盈利型大学逐渐增多,并引起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争议。 美国高校目前在校生的数量,虽从2008年起被中国赶超,但教育质量仍然遥遥领先。目前美国大学校园中,在校生不到2000万,女生多,占57.3%,全日制占61.7%,少数民族学生占31.5%,国际生不到70万,占3.4%。 二、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解读与展望 吴彦伯教授根据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不同的教育使命、学费收取标准、在校生的比例、人口比例、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认为美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 一是美国州立大学主要是依靠州政府拨款,教授的科研经费是由联邦政府下拨。由于今年的金融危机,在高等教育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部分州立大学的财政拨款明显减少,加州州政府对州大的财政支持从70%降到了50%,教授的科研经费也在缩减,教师的养老保险缩减20%以上,旧金山州立大学近两三年解聘了近1/3教师,公立高校年年在涨学费。如旧金山州立大学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学费一年涨了两三次,上学期涨了10%,去年涨了15%,不就的将来还要涨12%。如果经济形势继续低迷,州政府对高校的拨款还会不断缩减,明年学费也会继续上涨。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内部各部门预算会缩减,人员编制会被压缩。美国很多公立高校从政府支持到政府补贴,大多数美国公立高校从政府支持到“政府补贴”,为保持教育质量,必须寻找新的资金赞助。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到底往哪里走,还能否继续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否需要新的办学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三是奥巴马政府希望到2020年把大学生本科毕业率从40%提升到60%,大多数学生可贷款读书,并利用业余时间打工。 三是美国将大力发展社区学院教育。为促进学生就业,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500亿美元用于网络教育,并任命原一地方社区学院院长为联邦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建立系列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是将通过加快美国高校之间的合并发展教育,密切和企业的联系。 五是利用新媒体开展远程教育。美国目前已有200万以上的人接受网络教育,且在不断增长,很有竞争力。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也将增多,但高科技并不意味没有问题,学校的招生情况有时也不容乐观。 三、旧金山州立大学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 吴彦伯教授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学生素质能力要求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敏感的问题意识,二是发现新的行为模式的能力,三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模式去实践所学知识的能力,四是不断创新的能力,五是容忍没有合适答案能力,六是具有好奇心,七是工作上具有原创性的发明能力,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引,立志高远――在所有方面让学生变得优秀,二是传授调研、创造、革新的艺术,三是致力于解决一个重大问题的能力,四是把学生个体的知识和选择行动联系起来,五是评估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六是培育健全的公民人格,具备跨文化、学术及伦理素养。 讲座结束后,全体成员进行了研讨交流,大家认为,在学校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上,要重点强调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提升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打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隔阂;人格培养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服务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人格。(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