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学院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系列报道之二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8-26浏览次数:483

                       ――研修团在美国太平洋大学的学习综述

    在结束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一周学习后,我院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团马不停蹄地来到太平洋大学。如果说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学习周向研修团打开了一扇窗,向我们粗略展示了美国公立大学的教育体系和美国公立的大学校园文化概貌,那么太平洋大学则向研修团打开了一扇门,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私立大学的教育体系和大学校园文化。太平洋大学安排的高规格的接待和讲座、全方位的文化感受和有深度的学习研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一、高规格的接待和讲座
   “高规格”主要体现在太平洋大学的接待团队、讲座师资是学校不同层面的高层领导。
    一是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教务长龚晋慷先生亲自安排、陪同受邀拜访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我们在太平洋学习期间,龚晋慷先生因公务出差在外,但一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太平洋大学、研修团保持联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太平洋大学的总校长Pamela Eibeck女士亲临开学典礼并致欢迎辞,表示热烈的欢迎。
    三是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研修团共聆听了15场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了学生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结构、通识教育、学前教育、教育认证、校企合作等我们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给我们作讲座的两位是副校长(负责外联的副校长和负责学生管理的副校长)、两位是学校的副教务长(分管招生的副教务长和分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教务长)、三位是学院的院长(教育学院的院长、国际研究学院的院长、商学院的院长),还有负责通识教育的副院长、药学院的助理院长、工程学院的助理院长、校友会执行主任、学术委员会的主任、评估委员会的主任等等众多学校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都是博士和教授。
    四是尽管处于假期,研修团希望特别了解的系主任和学生代表随约 随见,如德语系常务副主任滕薇、对外汉语系常务副主任陈再阳和英语系三位系主任助理希望约见太平洋大学文理学院的现代语言系系主任,进行特别采访,学生处副处长孙叶青、刘天翔等则相继采访了工程学院、药学院、商学院等不同部门的学生代表。太平洋大学对这些临时的要求,也安排得有条不紊。

    二、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到达太平洋大学的第一天,研修团在学生使者的陪同和精彩讲解中,游览了整个校园,初步感受到了太平洋校园的美丽和端庄。之后,相继深入走访了教育学院、药学院、工程学院、职业和继续教育学院、商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师教学中心、校友会办公楼、书店等。最后一天的结业典礼被特地安排在了堪称为太平洋大学“白宫”的校长楼内的宴会厅内举行。在太平洋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为美国太平洋大学的校园文化所感动。
    感受最深的是太平洋大学工作人员的认真、热情的服务精神。负责联系和协调的是太平洋大学职业和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培训项目的副主任鲍勃。他负责事先制定详细的行程,每天随团负责接送、介绍讲座教师、陪同听课、联系和陪同不同部门的访谈、安排校内校外午餐晚饭和各种活动。即使不能跟团,他也会细心安排助手麦修帮忙带团,确保活动正常衔接,顺利进行。他虽然不懂中文,但善于使用幽默、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团里的每位老师交流,我们深深地为他的认真、负责和真诚所感动。而太平洋大学的其他参与此次项目的每一位师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如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有学生使者倒着行走,陪同参观校园;所有教授穿着正装、佩戴着精致的校徽和名牌进入教室授课;如两位以上教授合作授课,讲课的教师一直站立着授课,其他教授也会自始自终地站在讲台边,随时接受研修团的提问;我们所有走访过的办公室都打扫得一尘不染,敞开大门,遇到我们主动、热情地招呼,有的老师特地用中文“你好”和“谢谢”表示欢迎,有的老师特别穿上中国特色的服装表示尊重。每次讲座中,各个学院所准备的资料印刷精美,工作特色鲜明。
    其次,我们感受到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除了最受关注的学生一个词的“寄语墙”外,很多设施和措施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很多系的走廊里设有一个带有密码的信箱,这是休息日里让学生投放作业或意见书用的。校园里可以看到不少类似于高尔夫球车的电瓶车,这是为了护送晚间在校园行走的学生安全回到宿舍。图书馆里的灯光、中央空调、电脑、沙发等设施齐全,门口还有大邮箱让学生随时可以归还书籍。学校的入学活动中,有很多让学生参与的社区活动,比如他们大力宣传的M.O.V.E大型活动是校长、教授和新生共同参与的保护自然、保护社区环境的义务劳动。每个教师都熟知自己的学生,并且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可以寻求四年学业生涯规划部门的专门帮助,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商学院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内读的是浙江农林大学,他说他当时选择专业是父母决定的,他自己不喜欢,但是转专业非常困难,所以选择留学。等他来到太平洋大学,在学业规划部门的帮助下,他选择主修经济辅修哲学,学习很累但他喜欢自己的选择,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太平洋大学强调的是,走出校门,融入社区,鼓励多元文,激发批判思维,培养学生领导力,集中利用校友资源等教育。这些内容在每次讲座、每个学院的走访中无处不在。

    三、有深度的学习研讨
    太平洋大学的学习安排非常密集,平均每天四场以上的讲座或走访。代表团的每一位老师都认真听课,积极提问,深入讨论,给授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毕业典礼上,旧金山州立大学和太平洋大学两位联系人张溪和鲍勃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那就是给天华研修团上过课的老师在课后特地发邮件给联系人,纷纷表示他们非常享受上课的过程,认为天华的老师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他们叹为观止,是他们所见过学习最认真的学习团。
    在这些肯定和称赞的背后,是我们研修团老师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每天的学习空隙,包括早上坐校车去学校的路上、中午吃饭时间、甚至校园参观的路上,叶才福团长和龚春蕾副团长会都会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思考问题、征求团员建议。每天讲座结束之后,叶才福团长都会召集全体教师并主持研讨,对当天内容进行消化和反思。两位团长还时刻提醒学习目标和使命,心系天华,比如将邹董事长关于通识教育的邮件结合当天讲座进行学习讨论,探索适合天华学院通识教育的改革之路,要求研修团的每位教师提出10条左右的工作建议,将近日所学所感化为实质性的建议回馈天华。在研修团全体老师日以继夜的努力之下,此次赴美学习我们完成了21篇学习报道、50多组图片新闻、100多条对工作建议。叶才福团长还从学生寄语墙中得到灵感,让研修团全体教师创作一个词的寄言,作为此次赴美学习的感悟总结,大家广开思路、畅所欲言、灵感迸发、其乐无穷。
    虽然学习已告一段落,然而我们从中的获益才初现端倪。天华干部研修团的求知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了提炼和升华。我们期待早日回到天华,将赴美期间的所思所悟、所学所感传达给其他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让我们共同托起承载着远大教育梦想的天华之翼,飞向远方。(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