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彩虹学校有感 彩虹学校位于太平洋大学附近,是一所有着34年历史的私立幼儿教育机构,包括学前班和幼儿园。美国的学前教育体系跟中国稍有不同。在美国,8岁以前的孩子都可以称为“幼儿”。学前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两个阶段。2岁半到4岁的孩子上的是学前班,是自费的。5岁的孩子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幼儿园教育了。彩虹学校是所规模比较小的幼儿教育机构,政府核准可以招收的幼儿数量是44人。规模虽小,但是彩虹学校已经充分体现了美国幼儿教育在师生比上的优势。 学校的师资人数是8到9人,师生比为5或6比1,远远高于我国目前普遍的学前教育师生比。彩虹学校一个班的学生有12人左右,上课时有两位老师参与,一位负责授课,另一位是教学助理。参观彩虹学校时,校长详细向我描述了每个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有学习障碍或家庭出现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也是教学助理尤其关注的对象。较高的师生比使每个彩虹学校的孩子都享受到了特别的关爱。 彩虹学校是所双语幼儿园,同时教授西班牙语和英语。学生的第一语言是英语,西班牙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学校主要的两位西班牙语老师,盖比和玛丽亚•埃琳娜都不是彩虹学校的教师,她们来自西班牙语学院,同时也是这家学院的创办者。西班牙语是盖比和玛丽亚•埃琳娜的母语,在教授幼儿西班牙语之前,她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盖比曾经是个财务工作者,玛丽亚•埃琳娜曾经是位律师。她们喜欢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坚信从幼儿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有利于习得其纯正语音,并且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和认同。 学校最初由三位教育工作者创办,帕梅拉女士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帕梅拉女士对学前教育有着自己的认识,熟知这个领域里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在采访的过程中,她带我参观了彩虹学校的教具仓库,如数家珍地告诉我每样教具的使用方法和设计意图。其中很多教具都是由彩虹学校的教职员工一起亲手制作的。许多教具体现了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念。帕梅拉女士还提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宾托儿所。这个学校是全美排名前十的托儿所之一,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宾托儿所的特点之一是为斯坦福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场所。其中最有名实验之一就是“延迟满足”。上世纪70年代,在沃尔特•米舍的组织下,宾托儿所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4岁的孩子一粒棉花糖,并告诉孩子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粒。然后,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发现,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棉花糖。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迫不及待”的孩子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有耐心的”孩子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自信、独立的少年。延迟满足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是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来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宾托儿所注重创新,是斯坦福大学最新的教育及心理理论的发源地。帕梅拉女士谈到宾托儿所时,强调彩虹学校也是一所重视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学校。宾托儿所和彩虹学校代表了美国幼儿教育的整体趋势和态度,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它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彩虹学校关爱每一个入院的幼儿,教师们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以及校长帕梅拉女士重视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我们即将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同事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