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一批赴美博士班系列报道(十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15浏览次数:162

                                                  ――太平洋大学教授关于设计思维百年变迁的讲座

    本学期,在紧张准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和修读各项专业课程的同时,我院博士班第一批赴美的同学按照学院规划,认真收集并学习着设计思维方面的知识。 2013年4月5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太平洋大学Brett DeBoer教授开设了一场主题为“设计思维的百年变迁”的专场讲座。

    在太平洋大学斯托克顿校区的西南区域,有一座隐藏于花海与碧草中的建筑物,这里就是Jeannette Powell 艺术中心。步入大厅,随处可见各类设计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其中。无论是造型夸张的纸箱雕塑,色彩缤纷的海报,精致的手工艺品,还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人物面部表情照片,无一不彰显出视觉艺术系师生们洋溢的才华和创作热情。穿过大厅,是一间宽敞的工作室,墙面上装点着各色海报,沙发被随意安置在四周,明快的色彩与舒适的环境极好地刺激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创作细胞。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太平洋大学视觉艺术系的平面设计副教授Brett DeBoer先生。DeBoer教授致力于研究时代变迁对于人们感知的影响,今天的讲座便是由平面设计思维的历史变迁展开。

    平面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fine art)或者工作室艺术(studio art)。美术和工作室艺术侧重于传达创作者自身的感知,不同的观众对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平面设计则是致力于通过各种标记符号来向观众传达信息,力求让观众产生预期的认知与共鸣,通常运用于工商业设计,例如公司标识、广告宣传等。如何能够认识到观众的个体差异,设计出能够令全部观众产生积极感知、并刺激全世界范围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的作品,是目前平面设计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介绍完平面设计的概念后,DeBoer教授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了设计思维的发展历史,才能够抓住设计思维的趋势,掌握设计方法在根本上的变化。

    教授通过“企业形象整体特征”,“社会与文化影响”,“政治影响”等三个方面讲述了设计思维的发展变迁。“企业形象整体特征”意为将企业的核心特征用形象化的标识符号表达给观众,设计者必须了解企业的特征,并思考如何能够运用标志符号准确地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精神并吸引潜在的客户。 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多年来收集的数据,包括耐克公司、壳牌公司、百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知名国际企业的商标演变过程,甚至拿出了1996年生产的6小瓶装可口可乐实物供我们观察。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得出几点结论:1.诸多国际化品牌的商标虽然经历了时代变迁,但总体内容并无变化,教授称之为“永恒设计”(timeless design);2.商标普遍具有简化趋势,3.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标的发展趋势。

    在讲述“社会与文化影响”时,DeBoer教授让我们传阅了Walter Paepcke的平面广告收录著作“Great Ideas of Western Man”(《西方人的妙策》),直观地展示了平面设计与社会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教授反复强调,平面设计并不是一种装饰,而是设计出承载一种信息并有效传递给观众的作品。设计可以改变人的观点和生活。例如,在推广平面设计理念时,有人设计了一个展览馆,其中一层全部展示着各个企业的商标以及其作者和构思,前来观展的人若是对某个公司或者商标有兴趣,便会仔细阅读作者介绍,从而加深对平面设计这一职业的了解。

    “政治影响”即为平面设计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历史和技术的发展,政治类平面设计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例如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前与之后,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摄影技术的发展。随着相机的问世与普及,战争的残酷由摄影家们通过真实照片的形式传递给了普通民众,改变了人们自古以来对于战争的英雄崇拜情节。DeBoer教授通过大量的例子与图片,让我们领悟到平面设计中使用的人物、形象、色彩、语言等,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如今,国际化市场为平面设计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过去,基于企业客户的单一性,设计师只需做好市场调研,了解某类客户群体的需求即可设计出有效的对应宣传作品。现在,国际化与市场多元化为平面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差异。由于网络资源的普及型,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的人群,也会因为个体兴趣爱好不同而对同一件作品赋予出不一样的诠释。如何克服这一难题,设计出另全世界观众产生共鸣的宣传作品是平面设计师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DeBoer教授指出,虽然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完美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加深对企业精神和产品特征的了解,透过表面探索深层次的含义,同时了解各类文化,从而找出世界范围内认同的宣传点,努力造就“永恒设计”。

    最后,DeBoer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太平洋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师生所作的名为“Oakwood Rebrand”的思维设计成功案例,并和我们一起讨论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平面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开展设计思维类课程。教授指出,设计思维广泛存在于教学与生活中,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就已经面临着设计思维的挑战。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必须有针对性,明确课程目标以及学生情况,从而设计出最能够有效完成目标的课程。针对如何在天华开展设计思维课程,教授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从设计思维的历史发展入门,为学生打好设计思维的基础,通过讨论让学生清楚历史与现状的联系,明确设计思维的发展趋势。第二,在教授学生设计思维时,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设计理念,要让学生理解设计的意义并不在于设计出更多的东西,而在于将现在已有的东西变得更好、更美、更有效、更安全。结束时,教授赠予我们一句名言:“First seduce the eye, then address the intelligence.”(首先吸引别人的眼球,然后再展现出自己的思维)。


附:Oakwood rebrand项目网址: 
http://pacificgraphicdesign.wordpress.com/courses/graphic-design-senior-seminar/assignments-arts-173/oakwood-rebrand/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