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声有色”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馨时刻,但我校第二批赴美博士班成员却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美国,过着不一样却又同样精彩的春节。 大年初二,在太平洋大学的Raymond Great Hall,博士班全体老师们与太平洋大学的师生共100余人欢聚一堂,欢度春节,共迎新年(2014“Year of the Horse Night”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Party)。晚会由太平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还邀请了旧金山总领馆的关领事出席晚会并致辞。 作为中国留学生的一份子,也是天华学院的代表,博士班老师们积极参与。戴沉雁、杨艳老师担任晚会主持人,成为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由戴沉雁老师总导演,全体博士班同仁精心打造了两个晚会压轴节目―“新年歌曲串烧”和“三句半”。 由于美国人不过春节,春节期间上课一切照常,博士班老师们只能在紧张的课业之余写台词、背歌词,挤出不多的休息时间认真排练、努力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华老师们流畅地完成了表演任务。“新年歌曲串烧”形式新颖,作为晚会的序曲,成功地营造出了浓烈喜庆的新年氛围;而由我们博士班老师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押韵同调,诙谐搞笑,道出了我们在美国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充分展示了中国教师们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 两个节目不仅收获了现场观众们的认可,完美地调动了晚会的欢乐气氛,也让晚会的主办方―太平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对天华老师们的认真与投入赞不绝口。节目最后,我校副校长龚春蕾代表天华博士班全体同仁对曾给予大家帮助的各方致以了真诚的感谢,同时衷心祝福他们每一位都能在新的一年里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 晚会上,太平洋大学的师生们还品尝了中国特色美食,享受“舌尖上的世界”。文艺演出中穿插的互动小游戏让观众们在中国传统游戏中乐此不疲。通过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大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乐融融。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晚会让现场的美国老师和同学们感受了中国的年味,也让众多的中国留学生回味了家的温暖。这场春节晚会不只是一个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旅程。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晚会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落下了帷幕。尽管没有到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的节日气氛,也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但这三个多小时的晚会,让大家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春节,更展现了我们天华教师的风采。 春节晚会后不久,大年初八,博士班老师们来到了加州圣华金师范学院(Teachers College of San Joaquin)。这次我们不只是参观,而是自己动手,亲身参与,零距离地体验其“发现 (discovery),创造(creativity),革新 (innovation)”的教育理念。在达芬奇学习中心(DaVinci Learning Center)Jeannine Huffman博士的指导下,博士班老师们灵活运用电路理论,发挥想象力,用彩泥和纸张拼装出各种有创意的模型。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Jeannine Huffman博士通过互联网选取优质资源作为创新创意的素材以推进教学、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兴趣和能力。例如,通过播放TED (http://www.ted.com/talks/annmarie_thomas_squishy_circuits.html)视频片断来示范如何利用两种不同口味的自制粘土制作电路;通过展示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Jie Qi创造的交互式蒲公英画作(Interactive dandelion art)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在此基础上,她的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开放和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minds-on and hands-on experience),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根据兴趣有创意地设计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她并未对学生如何创作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支持。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大大地激励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此次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博士班老师们把亲手制作的年味十足的新春贺卡送给了Jeannine Huffman博士,这令她无比惊喜。通过此次体验,我们在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今后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及创造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