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心灵之灯”讲座第一讲:陆建非教授主讲全球城市与公民美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21浏览次数:393

2016年3月18日下午,我校本学期“心灵之灯”系列讲座第一讲“上海建设全球化城市视域下的公共空间重塑—-谈大学生如何传习公民美德”在晖华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顾问、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主讲,党委副书记曹云林主持。

(陆建非书记作专题报告)  

陆建非教授是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政府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公众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品牌与增强城市吸引力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

讲座中,陆教授从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由来谈起,指出全球城市产生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它是全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城市区域体系的强大支撑。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的过程中,需特别重视公共空间的规划,它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影响人们对外界的感知。而良好的空间语言是个体在家庭、族群和社区中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习得”重要品质。

陆教授认为,市民在公共空间所展示的文明素养,是城市形象的窗口。许多不文明行为会给城市形象抹黑,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公共交通工具内抢座或进食、公共场所吸烟、乱闯红灯等等。这几年上海投入巨资,极大改善了公共设施的条件,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便捷度明显提升。

他考量上海未来的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结为8个字:“顺畅、得体、愉悦、有效”,其核心要素是:“亲和力”。倘若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更“规矩”一点,更少一些无约束的“自我”,充分体现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的“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那城市生活一定会更美好。陆教授充满理论性与科学性的精彩报告在同学们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会议现场)

报告最后,曹书记表达了对陆教授的崇高敬意,并感到陆教授的报告让在座的师生都接受到一次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公民道德养成教育的熏陶,点亮了在场每一位师生心中的文明之灯。他希望广大天华师生能注重学习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好地去传习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接受现代全球城市的文明规训,践行“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从细微的一言一行做起,成为“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讲座最后全场起立对陆教授的报告给予最热烈的掌声。

(曹书记主持会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