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第十次推进会暨专题讲座《基于真实性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4浏览次数:457

11月,首批30门“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第一次示范观摩课正在各二级学院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为帮助试点课程教师备战第二阶段的专家组听课评课和期末的课程验收,11月17日下午,学校召开 “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第十次推进会,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大根教授作《基于真实性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学校计算机中心主任孙敏凤老师向全体试点课程教师详细演示了观摩教室可实现的各项“智慧教室”功能。“活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首批试点课程教师参加了活动。

(孙敏凤老师演示智慧观摩教室功能)  

王大根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成果实例,从培养目标、理论与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五个方面,对基于真实性学习成果的教学作了详细解读。他指出,“专业核心素养”是学生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用本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解决现实生活复杂问题情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所谓必备品格,是建立在人性、情感、道德与责任基础上的心理品质。所谓关键能力,是人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做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即“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基于这种认识,“活力课堂”理应成为信息时代“以专业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尤其强调在教师的策划和领导下,让学生从事各项学习活动,经历“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过程,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情境的“做中学”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究,去获得“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而在完成真实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素养。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大根教授作专题讲座)  

王教授建议,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课程特点,尽可能创设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性学习成果(项目或课题)为教学目标。接下来要设定“基本问题”(Big Idea)和系列问题引领项目研究,深化对课程本质的思考与认识。精心设计的明晰的教学大纲(syllabus)、任务清单、学习进度表等学习工具,应该提前告知学生,并为每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制订具体的“学习单”、“指导函”,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针对每个阶段“学习单”上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别制订更细化的“评价量规”,即“自评表”,并指导学生制作“学习档案袋”,积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创意构想、研究过程、问题解决、学习总结等过程性材料,学会反思和改进学习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全程“嵌入式”地调控并促进学习进程与质量。

王教授主张,以“专业核心素养本位教学”为特征的“活力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评教师在一堂课上的教学能力,还应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结合教师的说课和教学视频片断、教学方案和学习工具(任务书、学习单、指导函、评价表等)、学生的真实性成果和学习档案袋等材料,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领导力,所营造的心心相印的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做中学”、反思与评价、改进学习行为的能力,及其学生所获得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与会老师们十分感谢王院长充满智慧与激情,独具借鉴意义的经验分享。相信通过不断的观摩学习和交流研讨,第一阶段“活力课堂”课程试点工作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成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