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专家进课堂活动(一)怎样做定性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19浏览次数:617

5月5日上午,彩票网站光华楼304教室,教育学院中美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主任张丽老师邀请到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校长助理邱超博士为2015级学前教育(中美合作)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的讲座——怎样做定性研究。

(邱博士进行分析讲解1)

邱博士将大家随机分为四组,建立了一个高参与度的课堂模式,他摈弃了传统的列举定义的方法,没有先解释“定性研究”的具体定义,而是让同学们通过对研究方法掌握的现有知识,来分析一篇期刊论文。

邱博士逐字逐句地分析了“学前教育研究”这本期刊中《幼儿教师入职教育中师徒结对模式的构建策略》,让同学们寻找漏洞,追求完善。他肯定了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也指出了其研究方法的片面性。

(邱博士进行分析讲解2)

通过对其他文献查漏补缺的方法,同学们大致上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邱博士才引入主题,介绍“什么是定性研究”。同时也横向比较了“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为同学们拓展了视野,也更能准确地掌握“定性研究”的概念。

在邱博士巧妙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提出假设,在和老师的互动沟通中逐渐清晰定性研究的设计思路。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娟老师、中美学前教育专业主任张丽老师、以及教育学院中美学前教育专业任课老师陆凌云老师也前来取经学习,津津有味地听邱博士剖析定性文章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院老师前来取经学习)

建立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后,邱博士最终抛出四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些问题适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在前期的铺垫下,同学们都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能够准确地定义一个论题所需的研究方法。

(邱博士与学生共同探讨)

本次讲座以进入课堂的形式开展,邱博士的循循善诱给同学们对于“定性研究”这一概念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浅层概念,而是真正深入理解,使同学们了解到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研究方法。

教育学院供稿

撰文\拍摄:杨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