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第一轮、第二轮辩论训练之后,教育学院14艺术教育1、2班全体辩论小组分别于5月15日16:00、5月16日14:00在光华楼215教室举行第三轮辩论训练。本轮辩论训练由辅导员、艺术教育专业第一支部书记周丹妮老师,副辅导员、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支部副书记吕黎老师,以及部分同学代表共同担任嘉宾与评委。
(辩论训练全景)
经过前两轮辩论的锻炼,站在第三轮辩论训练场上的辩手们显得更加沉着冷静与自信,也对比赛流程更加熟悉,对于辩论时间的控制,语言表达的规范,更有把握,对使用借力打力、顺水推舟、后发制人等战术技巧,更加得心应手。
在第三轮的辩论训练中,两个班的辩论小组辩论了许多话题,如:“对于大学校园讲座,学生应该自由参加,还是统一安排”,“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青年人成长”,“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力和文凭哪个更重要”。
(辩论训练照片)
每个小组辩论的环节,比起以往更加精彩,如辩论“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力和文凭哪个更重要”这个辩题的小组,正方观点是能力比文凭更重要,反方的观点是文凭比能力更重要。正方认为,能力是一定能量本领的拥有力,而文凭,在相应能力得到认可后,由国家等权威组织颁发的等级类型证书或凭证。如果没有能力何来文凭?在上海大街上一个砖头砸下来,9个都是大学本科生,其实现在文凭已经泛滥,但是拥有高素质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而反方却认为,文凭比能力更重要,文凭作为一种学习的历程,是逐渐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是一种更高能力的体现,在当今人才时代,那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入编考招聘要求本科生?而大学老师招聘都是博士呢?这不是文凭比能力更重要的最好例子么?
(辩论训练照片)
总之,在每个小组的训练中,双方辩手都能自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自由辩论环节展现敏捷的思维和犀利的语言。在每组辩论训练接近尾声时,正反双方都能对本小组的训练做出恰当的总结陈词使得本组训练完美收官。最后,评委对本次比赛做出了精彩点评,赢得的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周老师指导照片)
在第三轮的辩论训练中,14艺术教育1、2班的训练在辅导员周丹妮老师的带领下,均有创新之处。一是,邀请了其他班级同学担任嘉宾进行点评,互动性强,也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兴趣,体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本论辩论,评委们采用教育学院设计的评分表,选出每组最佳辩手,并将在后期颁发证书,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性。
至此,14艺术教育1、2班的中英文辩论训练顺利落下帷幕,同学们领略到了唇枪舌战的激情,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们的风采,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教育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