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5 月26日,工学院在图书馆第五会议室举行了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主要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和“基于智能制造的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重大内涵建设科研项目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胡庆夕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何玉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林军教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心王伟副总经理、原同济大学计算机系陆慰民教授、原天华学院机械系张洪兴教授,以及工学院正副院长、各专业主任。
会议由朱程荣副院长主持,首先由徐振副院长汇报了工学院在2015-2016学年专业建设方面的情况,院长吴国兴教授汇报了汽车服务工程试点专业建设2015年度主要工作,工学院院长助理范君艳作2016年度上海市民办高校重大内涵建设科研项目—“基于智能制造的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开题汇报。
(吴国兴院长向专家汇报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方案)
何玉安教授结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智能制造课题以及“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申报经验,建议工学院在内涵项目建设中,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业3.0技术为主,融入工业物联网、企业信息管理、智能工厂和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做出专业特色。
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专家王伟副总经理介绍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特别是高铁和磁悬浮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盾构机、电源制造和地铁列车等设备制造厂商在江浙地区的概况。结合他在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领域的工作经验,建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参照华盛顿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同时,仍需重视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保持学生的发展后劲。
上海师范大学林军教授建议进一步整合项目预期成果,出版若干本具有特色的教材,使其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在人才标准制定上,建议与上海市职业资格鉴定体系紧密结合,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做出亮点,同时做好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以优化培养方案,最终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
(行业专业审议内涵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海大学胡庆夕教授介绍了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国际认证标准,建议工学院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以达到“完善理论、重视实践”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陆慰民教授和张洪兴教授建议抓牢传统,做出专业特色,做好基础工作,项目成果质量优先,兼顾数量。
(行业专家与工学院教师热烈讨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方案)
经过一下午热烈而紧张的讨论,本次会议为工学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取项目教学模式的决心,同时为第二期民办高校重大内涵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