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地生根,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等文件工作要求,12月23日全天,我校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旅游管理、艺术教育、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互联网金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英语和日语等15个专业开展本科专业达标评估线上进校考察。
本轮评估,是建校以来第二轮全校范围的专业评估,分3个批次完成,专业全覆盖。2021年上半年,顺利完成了本轮第一批次8个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工作;2022年起,第二、三批次的15个专业对标《专业质量国家标准》和《上海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自查,撰写自评报告、佐证材料,形式审核后根据专家组的评议意见进行修改。考虑到疫情因素,为保障全校师生健康安全,本次专家进校实地考察采取在线形式开展,但形式不走样、内容不缩水,圆满完成了既定评估任务。
12月23日上午9:20,评估启动会在线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市教育评估院领导、评估专家组成员、学校领导、相关二级学院院长、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教育评估院高教所所长冯修猛主持。
(专业达标评估启动会)
校长叶才福在启动会上致欢迎辞,代表天华学院领导班子对在疫情期间各位评估专家克服困难,辛勤工作,对天华本科专业建设给予的高质量指点与大力度支持表示感谢,叶校长简要介绍了天华学院“专、通、雅”人才培养理念、“为做人而学习”校训以及“一小一老一新”的专业布局,希望通过此次评估,聚焦关键问题与薄弱环节,为教学改革助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随后,专家组大组长、上海市海关学院校长丛玉豪教授对专家评估工作做了总体指导与具体要求。此次专业评估,市教育评估院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的23位专家,组成教育师范类、管理金融类、工科类、外语综合类四个专家组,分别由上海海关学院院长丛玉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鲁嘉华和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长黄婕担任组长,对15个专业开展现场评估工作。
12月23日上午,各评估小组通过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并交流、调取上课视频随堂听课、师生访谈,查阅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抽查毕业论文和期末试卷等方式,重点考察了15个专业的基本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情况、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执行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了充分交流反馈。
(专业汇报与交流)
12月23日下午,评估专家分组进行意见和建议反馈。评估专家组组长、管理组专家和学科专家重点针对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对15个专业进行了逐一反馈。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活动,专家组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各专业基本情况,对此次接受专业评估的15个本科专业的建设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天华教师的投入奉献、渴求进步,天华学子的乐学善学、昂扬向上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各组专家对专业内涵建设的努力方向,包括进一步凝练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锻造师资队伍、促进产学融通、带动学生科研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反馈评估总体情况、二级学院院长作表态发言)
最后,各二级学院院长代表参评专业对评估院和专家组给予我校专业评估工作的大力支持,对专家组细致严谨、认真深入的评估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节奏,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继续优化教学目标,持续改善教学条件,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得益。
本次评估,在天华这个团结、温暖集体的感召下,教务处一班人和全体教学秘书兢兢业业做好复杂的衔接组织工作,各二级学院院长带领全体专业主任,带病坚守岗位,一遍遍修改和丰富汇报和佐证材料,15个专业的师生克服困难、精神饱满地参与了专业评估访谈环节。截至2022年12月,全校有毕业生的23个本科专业,已全部完成新一轮第三方专业达标评估,为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持续努力下,学校将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人才培养链条,健全系统性、周期性评估与监督制度,进一步激发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供稿 |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