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学院中华礼乐传习馆开馆仪式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12-06浏览次数:552

12月2日上午,语言文化学院在学校儿童实训中心212室举行了天华学院中华礼乐传习馆开馆仪式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下简称“开馆仪式”)。学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叶才福、总校监郭伟奇、校务委员会全体领导以及语言文化学院党政领导、行业导师代表、教师代表和嘉定区网络监察中心副主任薛琰、嘉定工业区纪工委副书记张震宇、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姚渊、静安区政协委员胡英霞老师出席活动。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再阳主持。

中华礼乐传习馆开馆仪式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成果和近两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及学生学习成果展出,陈再阳院长带领各位领导进行了参观,汉语言文学专业郭一盈同学作讲解。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语言文化学院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特别是对10个古语的出处和相关的文化元典进行了学习研讨,同学们用书法形式进行了表达;第二篇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近两年的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展示;第三篇章为学生的书法国画和诗词创作展出。

开馆仪式的第二部分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和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点培育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汇报。陈再阳院长做主旨发言,她重点介绍了语言文化学院的历史使命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定位、专业特色。她指出,中华礼乐传习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的一个结晶,2020年12月开始建设,历时两年,总面积约165㎡,由汉语言文学专业行业导师、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姚渊先生设计,并在学生中开展了征名活动,最后选取了姚渊先生的命名,其正名为“原宗”,副名叫“天华学院中华礼乐传习馆”。陈再阳还详细解读了中华礼乐传习馆设计理念、结构功能和馆名的文化内涵。

接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专业汇报演出,由学生唐彦杰和薛思盈主持。语言文化学院学子首先进行了《传承经典放飞未来》的散文诗朗诵,他们从历史篇、建设篇、未来篇三个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信心,表达了自己对专业特色的学习和感悟。

汉代先贤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是君子的代表。他暮夜却金,高洁重义,为我们留下了千古表率;他修己慎独的君子风范,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同学们将杨震的事迹编写成了课本剧,进行了倾情表演。同学们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深深地体会到,未来一定要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慎初慎微和慎独。


同学们表演了汉舞学习的代表作品《诗经·采薇》。柔和的曲调响起,浅吟低唱中,长裙水袖的女子踏歌起舞,仿佛引领我们走入了孔子的大同梦境,展现出别样的古典之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同学们,如今接受传统诗教,兴、观、群、怨。今后放飞梦想,释放青春,成为有师德、有情怀、有温度的人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还表演了师生共同创作的散文诗朗诵《孟子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学们在一遍一遍的写稿和改稿中,汲取了孟子大丈夫的浩然正气!舍生而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学们在一遍一遍的吟咏和演练中,汲取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食粮。

接着,学校党委书记陆建非和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再阳共同为原宗剪彩。

学校校长叶才福作重要讲话。他从学校“专、通、雅”的人才培养理念中如何培养“雅”的历程回顾切入,对天华学院中华礼乐传习馆的建设表示了肯定,对语言文化学院所取得的丰硕教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今后如何用好中华礼乐传习馆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希望语言文化学院不负国家、时代和学校所赋予的责任,传承文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专业本领,时刻锤炼师德,不断自我修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后,陈再阳院长进行了总结。她表示,语言文化学院一定凝心聚力,努力探索,敢于创新,砥砺前行,把语言文化学院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推向新台阶,把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供稿 | 语言文化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