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旧金山州立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8月8日上午,旧金山州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课程认证委员Jerald Combs教授为研修团全体成员详细介绍了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一、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学生在本科期间需修满12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45学分。为保证学习效果,学生每学期至多允许修18学分,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如需多修学分,须向系部或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对学生每学期所修学分的下限没有特别规定。对美国本国学生来说,每学期一般需修满至少12学分才能保持全日制学生的身份;国际生至少修满12学分,才能保持学生签证。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两大模块:前两年,学生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后两学年则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识课程分为英语、科学和数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五大模块。英语模块总学分为12学分,课程包括一年级写作(多语言)、口语交流(多语言)、二年级写作、批判性思维导论,均为必修课;科学和数学模块,总学分为10学分,课程包括初级微积分或基础统计学或类似课程、人类生物学或生命科学领域类似课程、普通物理学(含实验)、普通化学(含实验)、天文学导论(含实验)、地质学导论(含实验)、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课程(包含实验部分),均为必修课;艺术和人文模块,总学分为9学分,课程包括世界文明、文学、外语(国际生)、艺术、英语、哲学,学生必须修满9学分,在6门课中选修3门;社会科学模块总学分为9学分,学生必须修满9学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导论或宏观经济学导论或世界历史或类似的社会科学类课程、美国重建时期历史或美国重建后历史、美国政治,均为必修课;终身教育和自我发展模块,总学分为3学分,学生必须修满3学分,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学视角,如果学生同时学习两门课程,其中一门可以代替社会科学模块的一门课程。 Jerald Combs教授还介绍了欧洲高校和美国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上的差别。欧洲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中仅有一年的通识教育,美国则有两年。这一差别主要源于欧洲的高中为四年制,美国的高中为三年制,欧洲高中通识教育比美国的长一年,因此美国高校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继续进行通识教育。至于美国学生所受的专业训练够不够问题,Jerald Combs教授解释说,欧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而美国则是大众教育,因此美国的学生不会抱怨。目前,两种教育体系正走向趋同,欧洲在逐步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同时保证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而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门槛也在逐步提高。 Jerald Combs教授还特别强调与天华学院合作的“1+3”培养项目的招生问题: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招生,不十分强调学生的成绩,但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强,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二、特别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讲座中,研修团成员对通识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这一课程很感兴趣,Jerald Combs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他强调,批判性思维这门课程没有教材,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会不同,但有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如果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往往由哲学教师来开设。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仅仅通过批判性思维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在其他很多课程的教学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如,Jerald Combs教授在教授历史课时,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erald Combs教授强调,对于一个辩论的论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是否发表教师自己的意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并注重论据的采集和论证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友好的质疑和挑战。 三、关于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旧金山州立大学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的:同事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学效果的检测。 一是同事评教。主要通过课堂观摩的形式展开,系主任和同行同事均可参与。教学观摩前,往往提前告知授课教师。参与评价的同事一般与被评价教师比较熟悉。对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不在于给教师增加心理压力,关键在于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评教。学生评教一般放在学期末的最后一周、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考核不合格(包括期中测验、课堂参与和期末成绩)的学生一般不参与评教。Jerald Combs教授特别指出,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帮助教师进步,而非批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虽没有专业教师的评价那么准确,但学生是否愿意把这门课程推荐给其他学生,可以有效帮助系部了解授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 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评教的实施,Jerald Combs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旧金山州立大学学生评教问卷的设计。问卷包括: 1.教师在教学大纲中是否明确指出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要求和评分政策? 2.课程的安排是否能帮助学生的学习? 3.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师能否及时就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出有帮助的反馈? 5.教师是否能够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6.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7.教师能否有效地运用课后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8.教师在课程中是否体现足够的专业素养? 9.教师对所授课程是否有强烈的兴趣? 10.教师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1.教师是否欢迎学生的提问? 12.此门课程是否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3.教师是否能够激励学生对所学课程做进一步了解? 14.此门课程是否能够丰富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15.总的来说,此门课程的教学是否有效? 16.总的来说,学生是否会向其它学生推荐这位教师? 这16条标准中,Jerald Combs教授认为最后一条是最重要的。 三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这是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比较有效的方法,一般采取开放式问答题或论文形式、避免过多地依赖选择或填空题,这在人文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既能反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这一评价方式可能容易诱导教师为保证提高学生成绩而降低授课难度,易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要尽量避免。 如把这三种途径相结合,就能较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但对于个别评教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会在下一学年对其进行考察和督促其改进;如不改进问题,则可以解聘。 四、关于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系 旧金山州立大学无论采取考试还是论文形式,授课教师都会在第一堂课上告知本门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授课教师对如何评分拥有绝对自主权,学校没有固定的标准,对成绩的等级比例没有规定等。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授课教师的评分都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某位教师的评分明显偏离学生的实际,学校会进行干预。 对于教师所给出的成绩,学生可以提出异议。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得到解决。如果学生同意,教师可以让有异议的学生重新进行一次同等难度、不同题目的考试;如果对任课教师的处理意见不接受,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学校或系部会成立专门委员会,充分调查后给出仲裁。 为使大家更好地理解非考试类课程的成绩评定过程,Jerald Combs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旧金山州立大学历史系学生论文的评定标准和评定过程。论文评定工作由系论文评审委员会完成,评审标准具体涉及到论点、论证、历史敏感度、文献阅读、语言表达和学术规范等,每个分项都会有一分数。最后,每篇论文得到一个综合的分数,反映论文总体的完成情况。综合分数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分项分数则反馈给论文写作课的教师,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就大多数学生的弱项的教学,予以改进,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不足,以评促教。 五、几点启示和建议 讲座结束后,研修团全体成员进行了研讨,大家从Jerald Combs教授的讲座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认为:一是天华学院的学生能力培养标准最终须落实到课程设置上。通识课程设置应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通识课程拟以第一学年为主,后三年可以逐步深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菜单式选择。除了全校性的通识课程,还应设置专业性通识课程,搭建大学科平台。二是学生能力培养标准很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应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考试标准等。三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作为通识课程的重点。这一课程不应停留在理念层面,还应有大量的实践教学,教师本身首先就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鼓励其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第三批干部赴美研修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