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学中国留学生调查专题:我们都是85后 华人教授、中国留学生是太平洋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学术领域、学校管理层、教学一线都不乏中国教授的身影,而中国留学生更以勤奋和刻苦而闻名。在太平洋大学访问期间,我院赴美交流干部深入到留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工作的场所,进行深度访问和问卷调查,了解这些85后学子们的“心灵成长史”,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学习工作上的收获与遗憾,希望以此对将赴太平洋学习的同学们提供更感性翔实的学习生活信息,对于留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受益。 一、太平洋大学中国留学生基本情况: 据太平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约占太平洋大学国际生总人数的30%左右。据太平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在1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数在40名左右,本科生人数在60人左右。学生来自我国全国各地,上海、北京、广东及江浙一带的学生相对较多。学生所学专业多集中于工程和计算机学院、牙医学院、化学院、药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这些学科多是太平洋大学的热门专业,更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 太平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简称CSSA-UOP)是太平洋大学最大和最活跃的华人团体,隶属于中国驻美大使馆,是太平洋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大后方”。学子们初到美国可能面临的各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联系CSSA-UOP的工作人员,他们其实也都是这里的学生,同时担负了类似于我们国内高校新生接待的部分工作,帮助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安排宿舍、了解学校、提供各种生活便利信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另外,CSSA-UOP建立与大使馆、当地华人社团、太平洋大学华人教授、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春节、中秋节是海外华人、学子的大节庆,学子老师们往往会相聚一起组织联欢活动。同时,每月也会组织娱乐活动,如CS真人实战、樱桃节、采摘草莓等,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联系和互动。 二、中国留学生调查:勤奋、独立、乐观 如果你走入留学生的校内学生宿舍,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被两张单人床占据后的空间极为有限,而因为是常驻居民,生活用品肯定是多不胜数,而且没有独立的盥洗室和卫浴间,所以整个房间显得比较拥挤和凌乱,但学生们会尽量将自己的小窝装饰的温馨和舒适,让自己找到家的感觉。这些85后甚至是90后的学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且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极为优越,他们会抱怨这样的生活条件吗?当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交流时,我们感受最多的是他们的自信、独立和勤奋,以及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积极乐观。 计算机系的硕士朱凯的生活是大多数研究生生活的写照,每天早上8、9点左右起床,有时会去晨泳,除上课(做导师助教)外全部时间在实验室,看paper、背GRE单词、编程序做项目,三餐和朋友们一起去食堂、或者学校周围的餐馆打打牙祭,在个人实验室学习疲惫的时候,去公共实验室和同学们聊聊天,或者和朋友们去踢踢球、看看电影,定期和导师碰面,讨论项目和学业上的困惑,大多时候每天晚上12点以后有时看完paper凌晨1、2点才会离开实验室。周末会和家人网上视频或者通通电话,身边有一群不错的哥们……他的目标很明确,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在明年暑假前修完学分,申请全美专业排名前二十的学校。这样的生活辛苦吗?从朱凯的身上你会看到,他在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他在快乐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苗苗的生活则是本科生生活的缩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计划自由选课,大多学生可能会选择中午或者下午的课程。课后的时间大多回到宿舍和朋友们在一起,写作业或者泡在网上。大多数的女孩子与国内家人朋友的联系比较紧密,常常每周联系四五次,甚至每天都和家人朋友视频或者通电话。因为上午大多没课,往往睡的比较晚。学业上的压力并不小,大多数课程在一个学期都会安排4、5次的作业,每次作业都和最终的总评成绩挂钩,教师对作业的要求是非常详细而清晰,包括作业完成并上交的时间是非常精确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非常认真的对待。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前者的学业压力更大,后者的科研压力更大,而美国高校的“宽进严出”政策,使得学生始终在头脑中会有“绩点”这根弦,尽管他们喜欢玩、爱玩,但是对于学业总体而言是十分重视和自觉的。 三、中国留学生调查:求同存异、海纳百川 中国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在海外留学人数达127万,居全球首位。其中近9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各个阶段的学习或从事学术访问。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而美国是中国留学生首选地。 为何众多学子会选择美国、选择太平洋大学?我们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高,所发学位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喜欢美国的自然、人文环境,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高校提供的奖学金高,是学子们选择美国的主要原因;而选择太平洋大学学习,主要的原因在于:UOP良好的教学质量、优越的教学学习环境、优秀的导师和所学专业排名在全美领先。 走出国门前,学子们除了兴奋和快乐之外,难免会有些担心。根据问卷显示,出国前学子们比较担心的事情是语言、饮食、与教师、同学的沟通、安全问题、融入当地文化、远离家人朋友。那么来到太平洋大学之后,是否会真的遇到很多困难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太平洋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学习生活平台,学校会定期召开学生峰会,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校园安全、住宿、饮食适应、师生交流等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有三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大部分新生尤其是本科生感到压力比较大:首先是语言问题,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在出国前都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但学生普遍感到出国前的英语写作和阅读能力较强,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赴美后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半年到1年左右的时间,学生们普遍感到自己的听说能力明显提高;其次,与国内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不同,学生在入学之初,系部会安排有导师负责几名学生的学业管理,指导学生在大学四年间的学习安排,学生在有疑问时可以联系老师解答。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可以联系学校的相关部门,或者通过身边的朋友帮忙解决。因而,相对而言,美国的高校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从生活、学习到社会交往,很多学生一方面感到了充分的“自由”,同时也有“没有约束后生活、学习上的迷茫”;再次,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太平洋大学的师生比达到1:11,小班会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强调课堂参与、平时作业的完成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很多学生感到适应美国的考试教育方法、适应专业和课程内容是学习的关键性因素。 四、中国留学生调查:成长与反思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差异,教育家、研究者、媒体给出了我们很多的答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正如有人责问的:中国教育怎么了? 对太平洋大学的部分教授和留学生的访谈调查中,他们普遍反映出的观点颇具共性,那就是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相比,后者更享受做事的过程,创造力强、动手能力强,对于问题有自己的见地和思考。当然,大多数的教授对于中国学生的评价总体也是很高的,他们学习刻苦、勤奋,基本功扎实,理论水平比较高,学习能力强。擅长于数理化学科,因而在太平洋大学的工学院、化学院、药学院,中国留学生的比率比较高。所以,两国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也为来到美国求学的学习们开拓了视野,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理性。 对于那些在美国学习一年以上的学子们的调查显示,他们对自己在学术研究、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第二语言掌握的水平以及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的评价都给出了更积极的评价,这也是国外学习的收获之一。 在与太平洋大学留学生的交流和调查活动中,我院第二批访问团老师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美国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与我院的学生培养目标相融合。对于有意向参加我院海外留学项目的学生而言,建议同学们在国内学习期间,注重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的练习,以期来美学习后能够尽快适应语言环境。当然,更关键的是适应文化环境的洗礼。对于学子们而言,我们建议和提醒你们,第一要意志坚定,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第二,要树立学习目标,让自己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无论你所学习的专业性质,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及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将自己的精力充分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三,要能够自我克制抵制诱惑,在国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如果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第四,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学子往往比较含蓄,而美国文化更强调个性张扬,所以不要过于谦虚,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来展现一下自己;第五,身处海外,想念亲人朋友是每个学子可能都会面临的情感困惑,来到一个新环境后要努力建立自己新的人际交往圈,多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听多学多感受。相反,如果过多的依赖国内的亲朋,对个人成长不利、也会让家人过多的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