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 我院党委书记郭天成作交流发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2-13浏览次数:181

    2012年2月10日至11日,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为期两日的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会议提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办学治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高校改革突破和内涵提升,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并围绕这些主题研究部署了新一年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沈小明等市领导到会并讲话,上海所有高等院校的书记和校长参加了会议。

    在2月11日的会议上,党委书记郭天成代表天华学院作了题为《以育人为根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交流发言。天华学院建校六年以来,紧紧围绕教育学生做人,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郭书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价值文化,校园文化必须是一种行动文化,校园文化是需要守护传承的文化。最后他强调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支撑,天华将继续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专、通、雅”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不懈努力。会上,其他交流发言的单位还有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以育人为根本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彩票网站党委书记   郭天成
                                       (2012年2月11日)

    天华学院建校六年以来,紧紧围绕教育学生做人,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价值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如何育人。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天华把人才培养的要求定位为“四种人”,即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诚信和责任”的办学理念。“诚信”是对自己的约束, 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规范办学;“责任”是对他人的义务,就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提出了“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培养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专”是指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培养就业能力;“通”是指加厚基础和开阔视野,保持发展后劲;“雅”是指礼仪品格和社会担当精神,提升道德智慧。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执着追求。

    我们将天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编印成册,在学校的电子屏上滚动宣传,在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和新党员的学习班上反复宣讲、深入阐释,使天华所倡导的价值文化,内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内化为全员育人的自觉行动。计算机系的一位同学,曾被浙江某知名高校作退学处理,两年后考入天华学院,在老师的耐心帮教下,不但入了党,而且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该同学的父亲感慨地说,一个公办大学的弃儿,却在天华学院重新找回了自信的人生,学校功德无量,老师功德无量! 

     二、校园文化必须是一种行动文化

    校园文化是行动文化,必须在实践中反复强化,渗透到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养成教育和物质环境等各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对“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制订了16条学生能力和素质标准,修订了23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突出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学会做人三个重点。比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园内营造崇尚实践技能、重视就业能力的文化氛围,我们依托嘉定工业区,坚持每年与周边企业联合举办一系列专业技能大赛。2009年11月,“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前50名中,天华学院占有8席;2011年12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上,天华学院荣获团体一、二、三等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全国高校16万人参赛,最终上海24名学生入围个人决赛,天华学院就有10人。还比如,为了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我们投入1500万元,先后选送了33名中青年干部到美国著名大学挂职学习,选送了35名青年骨干教师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为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原版教材,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等奠定了基础。

    二是体现在养成教育之中。首先,我们成立了国学院,将优秀文化经典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阅读经典30部,并列入检查考核。相信五年、十年以后,天华学院将形成一种书卷之风,育出一批批儒雅之人。其次,党委还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帮带活动,把勤奋学习、诚信做人作为帮带的主要内容。几年来,全校500多名学生党员,8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了2000多名学生的成长,扩大了党的群众工作基础。第三,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全面推行德育学分制,把德育学分和专业学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德育学分的内容,包含了对学校日常规范的遵守和文明礼仪的养成,以及对一切美好行为的倡导和奖励。我们的学生,每周都能收到辅导员发来的两条名言警句。

    三是体现在环境建设之中。首先,我们投入4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长300多米的文化长廊,精心辑录了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400多条共4万余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李岚清同志为之亲笔题名“修身苑”。我们还专门为文化长廊培训了一支60余人的学生宣讲团。每一位入校的新生,每一位党校的学员,都要在这里感悟做人的真谛,接受心灵的洗礼,进而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其次,我们把大学生宿舍作为环境育人、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40名来自部队优秀退役士官的副辅导员,早晚深入宿舍,内务管理常抓不懈,学生宿舍干净整洁。新疆喀什地区的200多名高校毕业生在天华接受就业前培训,对校园的整洁美丽和文化氛围赞叹不已。他们在座谈中说,从天华这扇普通的窗口中,感受到了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三、校园文化是需要守护传承的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一怕“翻烧饼”,二怕朝令夕改,三怕人走政息。只有在守护中传承,才能积淀特色,才能继往开来。天华学院主要从五个方面守护传承我们的校园文化。一是从法规的层面,把天华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的16条标准写进《学院章程》;二是从院级领导选拔的层面,把是否赞同、执行天华的办学理念作为董事会聘任校长的先决条件;三是从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层面,党委拥有重大决策参与权、办学方向监督权等五项权力;四是从学校运行重要环节的层面,遴选出125个质量控制点,由资深教授组成的质量监督委员会监督实施;五是从启发群众自觉的层面,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检讨现实、思考未来”的学习会,认真查找在贯彻办学理念,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要求群众讲真话、敢批评,领导坐得住、听得进。我们深深感到,一个单位不能一潭死水,鸦雀无声。只流动起来,活跃起来,才有生机活力,才会上下同心,才有希望和未来!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支撑。大学重视了校园文化建设,才会有鲜明持久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今后建设校园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专、通、雅”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