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下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明华楼五楼报告厅举行。作为专项教学改革启动以来的第13次工作推进会,本次会议对上学期首批30门试点课程建设情况作了阶段总结,交流了第二批双语教师海外访学团的学习体会,并对第二批30门课程试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动员。会议由龚春蕾副校长主持,叶才福校长、许岳副书记、史文校监等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第一批试点课程教师,第二批入选试点课程教师,以及第二批双语教师海外访学团成员出席了会议。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彩票网站第二批“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试点的通知》(上师天华〔2017〕1号),经教师个人申报,各二级学院审核推荐,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书面审议并投票,确定30名教师主讲的30门课程纳入全校第二批 “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时间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会上宣读了入选课程名单,待学校行文后正式发布实施。
来自教育学院的王英杰老师和艺术设计学院的李娟老师代表第一批试点课程教师作交流发言。王英杰老师分享了他在《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中实施“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加教学工作时间还不长的新教师,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着重通过提前布置明确的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一线幼儿园见实习,再回到课堂反思讨论,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并辅以多维过程性教学评价,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显提升的实际效果。
艺术设计学院的李娟老师以她的试点课程《设计素描》为例,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她以“训练思维、挖掘能力”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上采取了集体授课、分开指导、教师示范、深入细节、集体点评、相互交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注重培养方案中低阶、高阶专业课程的贯通和衔接;并积极打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等多元评价体系。此外,李娟老师以项目为导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成果转化,除成功举办了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展览,还部分实现了学生作品向商业化的拓展,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教改实践,学生和老师都充分感受到了课堂发生的微妙变化,那就是学生 “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钻研氛围“浓”起来了,工作效率“高”起来了,老师和学生都“忙”起来了。
工学院的吕博老师和管理学院的韩聪颖老师代表第二批双语海外访学团就英美大学的课程教学特点作了发言介绍。吕博老师介绍了其访学的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及其工程学院的概况特点,对比了中英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异同点,引入并讲解了近年来欧美工科教育重点——STEM的概念和内涵,以《光纤通信》课程作为切入点,重点对比了两国在教学内容、难度、教材、学生考核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效果,提倡教师们借鉴英国大学“讲解要点,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教学理念,以便更灵活、更有侧重点地进行课堂教学实施。
管理学院韩聪颖老师分享了她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访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她认为,丰富的课程内容是打造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要点,还应该运用图片、视频、游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相互访问、做学习日志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会学、好思、善用,不断追求自我更新与进步。
龚春蕾副校长对第一批试点课程的实施情况及示范观摩课验收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对评价数据反映出的亮点和不足作了点评和分析。上学期末,学校组织5个专家组,对第一批30门课程的示范观摩课进行了评价验收,共组织专家评课116人次,学生评价950人次,教师已提交了课程阶段结题报告和全套教学佐证材料。28个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显示,全体试点课程教师示范观摩课的平均得分率为83%,学生评价满意率为97%。学校要求这30门试点课程的教师,在阶段结题任务结束后,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对该门试点课程的第二轮课程改革实践,撰写不少于一篇教改科研论文,进一步孵化更高级别的优质、精品课程,让教学实践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和稳固。
龚春蕾副校长指出,本学期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取得的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第二批30门课程试点工作,同时继续组织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对本学期新列入试点的30门课程,将参照首批课程,开展两轮示范观摩课,组织专家评课、学生测评和课程综合评价。除此之外,学校还将汇编《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实录(第二辑)》,开展教师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形成性学习成果展,组织国内外专家专题讲座,双语海外访学团专场报告会,通用教学模型优化头脑风暴等活动,将“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各二级学院、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落实阶段工作任务,保障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活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叶才福作了题为“追问活力课堂”的总结讲话。他明确指出,“活力课堂”建设是破解教改难题的关键一招,是汇集教育国际化、产学研融合、师资能力提升、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创新训练等多方位教学活动为一体,真正落实以学生能力为本,收获教学改革开花结果的“金箩筐”。本学期在新的30门课程开展试点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领悟实践、优化扩展,基本定型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型,争取产生一批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论文。活力课堂的目标,一是挖掘学生潜能,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挖掘和激发的路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千方百计让学生卷入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参与度。教师要充分采用项目探究、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合作游戏、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教学手段;通过课前做好教学设计、课中营造生动与互动氛围,课后坚持多维的过程评价来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受益成果的评价:一是看学生真实性的学习作业作品;二是看学生实践创新的大赛能力;三是看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四是看学生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是看学生上课的集中度。希望入选课程试点的主讲教师真正落实以学生能力为本,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活力课堂”的建设要求,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精心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程实施,建设课程资源,积累佐证资料,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文与摄影/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