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彩票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展第三次“行走的思政课”。校党委书记高建华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龚春蕾带队深入教学一线,为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集成电路与机械电子(国际)专业学生讲授专题思政课,并组织师生实地考察新校区建设,以“理论讲授+实地研学”的创新模式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
【领学:解读教育强国战略要义】
高建华书记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结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战略,系统阐释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他指出:“天华学院始终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已建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新工科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精准对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授课过程中,高建华着重强调学校将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共建等举措,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躬行:解码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龚校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实训计划,重点强调了学校"专业-产业-就业"三业联动的改革路径。学校已与阿里云、大疆科技等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实践课程。在展示新校区产教融合规划时,龚春蕾透露:“学科优化、校企协同、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路径。天华人院以‘敢闯敢试’的魄力,率先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专业,并与阿里云、大疆科技等头部企业共建实验室、开发实践课程,让学生‘真刀真枪’练本领。”她以“一小一老”专业转型为例,阐述了学校应对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并透露新校区将建成以机器人为重点的产教融合高地,通过“项目式教学”“工读交替”等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深悟:沉浸体验激发奋斗志向】
理论授课后,师生实地考察东校区规划展示区。人工智能学院丁龙老师在沙盘讲解中透露,即将投入使用的综合实验大楼将集成芯片专业应用、自动化控制等综合实训平台,构建“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实训空间。机械电子(国际)专业学生陈同学在参观后表示:“现场感受产业前沿技术,深刻认识到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系,更加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活动结束后,85%的参与学生表达了加入校企合作项目的意愿。学生们边听边记录,不时提问交流。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是天华学院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长效机制、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等创新举措,通过领导带头讲、实地沉浸学,在“沾泥土”“带露珠”中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植学生心中,充分彰显了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未来将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专、通、雅”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供稿 |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