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12月13日,学校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婷,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会。第八批“活力课堂”试点课程教师和全校“活力课堂”星级教师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孙婷主任分享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经验)
会上,孙婷主任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例,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的建设理念、实践与成果。在数智时代AI快速发展的今天,孙主任所在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超星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进行了全新升级,推进课程在教学模式、学习范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三元交互”的转变。
孙主任重点围绕《大学化学》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聚焦课程的AI赋能建设亮点展开讲解和演示。课程团队现已构建了覆盖350条知识点的课程知识图谱,整合了已有的知识资源以及平台推荐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新途径。课程充分利用超星AI工作台,设计线上线下、同步异步以及虚实结合的多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互动学习。为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打造了专属AI助教,提供24小时全天候陪伴学习,另一方面借助AI工具箱功能,整个课程覆盖了丰富的AI应用场景,辅助教师课程建设更加智慧化。随后,现场教师与主讲人就AI助教与现有课程教学团队联动等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收获颇丰。
(分享会现场交流与探讨)
本次分享会,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教师智慧教学构建与应用的视野,为我校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后续,学校将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学改革开展一系列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工作,助力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环节,探索更多智慧教育场景化应用创新,促进智慧AI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学校探索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供稿 |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