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第55期名师工作坊:促进学习的课程评价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11-05浏览次数:3846

拥有评价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失去信心的学生重燃热情,从而提高而不是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11月1日,特别邀请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上官倩芡老师与大家分享“促进学习的课程评价”,活动由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主持。

(上官倩芡老师做讲座)

首先,上官倩芡老师讲到优质课堂评价的5个关键要素:明确的目的、清晰的目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交流、学生的参与。明确的目的是指评价过程和结果服务于明确、恰当的目的,谁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使用者?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以提高学习为目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过程收集证据。)还是总结性评价(为了对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果进行判断,使用评价信息为学生的成就提供证据。)?

清晰的目标是指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六个类型:知识性目标、推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成果性目标、情感性目标。

接下来,上官倩芡老师与大家做了拓展练习,让大家写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大家也积极与上官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结合学习目标类型,上官老师对大家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心指导。

合理的设计是指课程设计三角形(课程目标、教学活动、效果反馈与评价),目标与行动的一致性、行动与效果的一致性、效果与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选择性反应评价、书面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个别交流式评价。注意评价目标需要与评价方法的匹配。

上官老师重点强调了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用于评价如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或在数字化时代有效运行能力等最有价值的技能。包含两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和判断任务质量的标准。任务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尤其对于评价量表的设计至关重要。评价量表中的四个术语:标准、指标、水平、描述项。上官老师重点与大家分享了16个种类的专门化评价量表,供大家参考使用。

有效的交流指提供经常性的描述性反馈,描述学生在给定任务中预期目标实现情况的具体信息,而不是仅仅评定等第,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不代替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建议。学生的参与指和学生讨论希望采用什么考核标准,学生评阅包括互评和自评等。

最后的问答环节,大家纷纷向上官倩芡老师提出了有关课堂评价的问题,收获满满!课堂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



 | 李艳艳  | 李艳艳  供稿 | 人事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