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第41期博士沙龙: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法与实践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1-29浏览次数:608

11月26日中午11:30分,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第41期博士沙龙,本期沙龙隆重邀请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主任王坚教授以《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法与实践》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概念、新工具、新实践等。我校40余名教师积极参加了学术活动,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凌旭峰主持。

(参加教师合影)

首先凌旭峰院长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王坚教授,王教授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CIMS、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家、上海科技进步奖十余项;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余项;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大量专著。在教学和学术方面,硕果累累。

接下来,王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在回顾AI进路之后,王教授引入主题:AI进入认知智能探索阶段。当前,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下,以视、听、触等识别技术为目标的感知智能(弱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但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知识图谱富含实体、概念、属性和关系等信息,使机器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成为可能。

什么是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知识图谱旨在描述真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实体或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每个实体或概念用一个全局唯一确定ID来标识,成为标识符;每个属性-值对用来刻画实体的内在特性,而关系用来连接两个实体,刻画它们之间的关联。

知识图谱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知识融合、语义搜索和推荐、问答和对话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并用大量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如各类搜索引擎(Google,Bing,百度),微软小冰、小黄鸡、公子小白等聊天机器人等,私人助理,临床决策支持,穿戴设备,出行助手等。

然后,王教授还与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许多知识图谱在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各类知识图谱,讲解他们的独特功效,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知识图谱强大的力量,深刻意识到人工智能在为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王坚教授做讲座)

活动最后安排了问答环节,大家针对知识图谱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纷纷表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凌旭峰院长总结到:富朗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查找、分享知识,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难题。近期以来,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作为一种语义网络,拥有极强表达能力和极灵活的建模能力,知识图谱使得知识存储、管理、查找、分享变得更加便捷!



 | 李艳艳    | 李艳艳   供稿 | 人事处


返回原图
/